您好,欢迎您访问广德市图书馆官网!

新书推荐

    博看荐书 | 小年到,迎祥纳福,喜气盈门!
    来源:广德市图书馆 发布人:黄菲


    图片


    小年,北方腊月二十三,南方腊月二十四。尽管时间上有差异,但小年一到春节的脚步就更近了。


    小年被赋予祈盼来年幸福顺利的意义,小年的习俗丰富且意蕴深厚。祭灶王、吃灶糖、扫尘土、写春联……从古至今,生活变了许多,过年的方式也有变化,但我们对过年的向往与期许不会变。今天一起看看名家笔下的小年吧。


    祭灶王



    祭灶,是小年这一天重要的活动,扫尘把旧的灶神画像揭下的同时,也都要"请"回来一张新的灶王像。在中国民间诸神中,灶神是个非常重要的居家神,掌管着人间衣食与祸福大权,人们自然而然对之产生敬畏感和依赖心理。

    陈忠实—《过年:家乡圆梦的炮声》节选

       到腊月二十三晚上,是祭灶神爷的日子,民间传说这天晚上灶神爷要回天上汇报人间温饱,家家都烙制一种五香味的小圆饼子,给灶神爷带上走漫漫的上天之路作干粮,巴结他“上天言好事,入地降吉祥”。当晚,第一锅烙出的五香圆饼先献到灶神爷的挂像前,我早已馋得控制不住了,便抓起剩下的圆饼咬起来,整个冬天都吃着包谷面馍,这种纯白面烙的五香圆饼甭提有多香了。




    图片

    吃灶糖

    图片



    俗话说“二十三,糖瓜粘”,过小年时,人们会买糖瓜、关东糖、麻糖等供奉,祈求灶王爷嘴甜些,上天言好事。

    老舍—《北京的春节》节选

    二十三日过小年,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“彩排”。在旧社会里,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,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,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,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。在前几天,街上就有多少多少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,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。按旧日的说法:用糖粘住灶王的嘴,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。现在,还有卖糖的,但是只由大家享用,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。




    图片

    扫尘土

    图片


    小年的前几天,家家打扫房屋,意为不让灶王爷把土带走。当时它是先民驱疫鬼,祈安康的宗教仪式。后“尘”与“陈”谐音,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,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,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。

    马未都—《小年》节选

       小年的活动一般两项,祭灶及清扫。中国古代的农业社会中,多富裕吃也是大问题,解决了吃就解决了一切,所以祭拜灶王爷算是对吃的尊重。清扫是为了去晦气,过去人忙忙碌碌的,平时注意不上的环境卫生,集中在这一天解决,故有“大扫除”之说。



    写春联

    图片


    腊月二十三以后,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。汉族民间讲究有神必贴,每门必贴,每物必贴,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,内容最全。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,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。

    冰心—《 童年的春节 》节选

       我十一岁那年,回到故乡的福建福州,那里过年又热闹多了。我们大家庭里是四房同居分吃,祖父是和我们这一房在一起吃饭的。从腊月廿三日起,大家就忙着扫房,擦洗门窗和铜锡器具,准备糟和腌的鸡、鸭、鱼、肉。祖父只忙着写春联,贴在擦得锃亮的大门或旁门上。他自己在元旦这天早上,还用红纸写一条:“元旦开业,新春大吉……”以下还有什么吉利话,我就不认得也不记得了。


    这个小年,几本好书与你相伴。无论身在何方,愿你这个小年年味不减,颇有意趣!


    《保冬妮中国节日故事·春节——年味儿》

    图片

    在绘本里,寻找年味儿



    《人生忽如寄:跟梁实秋品味雅致人生》

    图片

    体味大师对人生的深刻的顿悟、独到的理解



    《他乡寄意:汪曾祺散文精选集》

    图片

    看看汪老的书,生活也变得悠然自得起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