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广德市图书馆 发布人:黄菲 |
元宵佳节
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,又称作“上元节”,或称元日、元夕,是春节期间的最后一个节日,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,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、吃汤圆、猜灯谜、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。此外,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游龙灯、舞狮子、踩高跷、划旱船、扭秧歌、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。
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、内容丰富,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传统节日,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。从远古时期先民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,清晰地记录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,也积淀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。
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传统节日——元宵节的独特魅力吧!
元宵节的最大趣味,就是各种花灯的呈现。各大庙宇也都会举办热闹的灯会活动,到处挂满了平安灯,制作各式各样主题的花灯。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元宵花灯的诗句数不胜数,如今读来仍趣味无穷。
唐代诗人苏味道的《正月十五夜》诗云:“火树银花合,星桥铁锁开。暗尘随马去,明月逐人来”,描绘了灯月交辉、游人如织、热闹非凡的场景。李商隐则用“月色灯光满帝城,香车宝辇溢通衢”的诗句,描绘了当时观灯规模之宏大。从诗句中我们不难看出,唐代时,元宵放灯已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。到了宋代,元宵夜灯市更为壮观。范成大也有诗写道:“吴台今古繁华地,偏爱元宵影灯戏。”诗中的“影灯”即是“走马灯”。大词人辛弃疾也有一阕颂元宵盛况之词:“东风夜放花千树, 更吹落、星如雨。宝马雕车香满路。凤箫声动,玉壶光转,一夜夜鱼龙舞。”明代的元宵灯会则更加铺张,将元宵放灯从三夜延长至十夜。清代元宵除热闹的灯会活动外,还有舞火把、火球、火雨,耍火龙、火狮等。
当然充满诗情画意和浪漫色彩的元宵节,不免与爱情连在一起。历代诗词中,就有不少诗篇借元宵节抒发爱慕之情。北宋欧阳修的“今年元夜时,月与灯依旧;不见去年人,泪满春衫袖”,抒写了对情人的思念之苦。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,家家户户不允许年轻女孩在平日里外出自由活动,只有在过节时才可以结伴出来游玩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绝佳的交谊机会。辛弃疾写道,“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”,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。
一时欢乐一时愁,想起千般不对头。
如若想得千般到,自解忧来自解愁。
这是一首诗又是一个谜语,它的谜底就是“猜谜”。
灯谜,又名“文虎”“灯虎”。所以猜谜也说“射虎”“打虎”,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。灯谜是元宵节后新增添的一项活动,出现在宋朝。南宋时,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谜,猜谜的人众多。把谜语写在纸条上,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别人猜。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,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欢迎。
作为元宵节必备的传统小吃,元宵和汤圆的区别可不仅是南北方的叫法不一样,而是从制作方法、内馅、吃法等都表明两者不是同一个东西。
早在我国的西汉时期就已经有了过元宵节的传统,所以元宵可以说是元宵节的指定食品,有很深的群众基础。而汤圆则是出现于宋代,并且最早的汤圆是在冬至吃的,有“冬至团”“冬至圆”的称呼。此外,它们的做法也有不同:汤圆是包出来的,表皮光滑黏糯;元宵是滚出来的,表皮干燥松软。他俩看起来很像,但元宵打内心深处透着一股放荡不羁的摇滚范。汤圆的馅偏软,咸甜荤素选择众多。元宵的馅偏硬,一般只以甜味为主。汤圆的馅除了传统的五仁、豆沙、山楂等,还有粗粮、水果、鲜花等口味的,甚至还有梅干菜烧肉、香菇鲜肉馅,按照国人的吃货属性,未来出现鱼香肉丝、官保鸡丁馅的也不足为奇。相比之下,元宵就专一很多了,一般常见的都是黑芝麻、豆沙等馅。它俩在吃法上也有区别:汤圆大多是煮着吃,而元宵大多是炸着吃。

中国传统节日,形式多样、内容丰富,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传统节日的形成,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。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,涵盖了原始信仰、祭祀文化、天文历法、易理术数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,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。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,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,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。

(长按识别二维码,机构授权码gdxtsg)

最好听的诗词朗诵,每天一首经典诗词,带领读者跨越千年光阴,领略从先秦到盛唐的诗词之美,在忙碌而喧嚣的现实生活里,找到一片宁静恬然的精神港湾。一起进入经典诗词中追寻传统历史文化的脚印吧!

(长按识别二维码,机构授权码gdxtsg)